前言:
此篇,是我想要透過日劇《Anti Hero反英雄》分享職涯錨定(Career Anchors)的概念。

!!!!!!!暴雷警語!!!!!!!

如果你是因為想要找2024年日劇心得文,請趕快左轉回頭是岸XD 這是一篇主要在介紹職涯錨定的文章,會有超級無敵多雷,但如果你是對於著名的組織心理學家Dr. Edgar H. Schein老師,所研究的生涯測評工具「職涯錨定」有興趣,甚至想要知道這份測評工具可以協助你什麼、指引你什麼?那麼,請務必看下去。

先來説說日劇《Anti Hero反英雄》的故事背景

劇中有一個令觀眾印象深刻又關鍵的問題:
「有一名男子在你最愛的家人面前高舉著刀,眼看家人就要被殺了,而你手中握著一把刀,你會怎麼做?」
「我會毫不猶豫的殺了他。」主角明墨律師回答伊達原檢察官。試問如果是你,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呢?

前陣子看了一齣今年的日劇《反英雄》,故事場景發生在司法體系中,設立個人律師事務所的明墨正樹曾經是一位檢察官,轉職成為律師後,他在自己的事務所中專門處理冤案並且替無罪的人辯護,然而,他卻時常使用具有爭議性的手段辯護、挑戰司法體制。觀眾站在第三視角,眼看明墨律師就要跨過那條界線,這樣的人,在你的心目中還能夠算是英雄嗎?

職涯錨定(Career Anchors) 背景簡述&我對於此工具的期待

瞭解了日劇的故事背景後,回到此篇核心想要探討的生涯測評工具「職涯錨定」

前幾週,我參加了兩個整天的職涯錨定CCAP培訓,一方面除了為自己作為生涯諮詢師賦能,多一項可以協助來訪者的工具,另一方面也私心想要藉此更加了解自己的生涯定向。尚未上課及看測評報告結果之前,我憑藉著對自我的認識,單就一些關於「職涯錨定」的基本解釋,猜測自己的角色排序。然而驚訝的事情發生了,拿到真正測評報告的我,竟然發現事情與自己想的不同,原來是有幾個原因造成。

首先,我們要回到職涯錨定的理論研究背景來看看,當年,夏恩老師透過44名MBA畢業生長達12年職業生涯研究追蹤演繹而成。
(註:至2024年已經累積近60年的研究與應用,驗證可以類推到其他族群。)

這份研究總結出職涯錨定理論,主要在描述職涯發展過程中,人們會「學習」與「認定」形塑出一種自我概念,包含:

1. 你從工作經驗中掌握到自己的能力優勢是什麼?
2. 你從工作經驗中了解到自己渴望什麼?
3. 你從工作經驗中學習到的價值觀是什麼?

隨著工作經驗的增加,人們對於自我概念會更加成形清晰。

其理論總結出的8種型態角色,不過所謂的角色並不是「類型論」,更像是光譜,或者你可以想像是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中的各種角色坐在一起,誰是拿到麥克風的主導者呢?這些角色之間又是如何互動的?互動的過程中會產生哪些加成效果或者阻力?此外,職涯錨定的角色也會因為來訪者生命中,主觀認定的重大事件,而有調整的可能性。

不同的角色都會呈現以下幾個特質的不同面貌:

1. 在意的工作型態是什麼?
2. 在意的薪酬形式是什麼?
3. 在意的發展機會是什麼?
4. 在意的認同形式是什麼?

因此,回到我起初對自己的推斷與測評結果的差異,我發現,作為一個同時具有「母親」與「職場工作者」身份的人,我直接將自己的「有經濟需求」誤判為「安穩可靠者」,在當時上課之前,是個很大的思考錯誤,因為每個職涯錨定角色,都會有屬於自己在意的薪酬形式,在意經濟需求可不能直接與安穩可靠者劃上等號。而若是真正要判定推敲角色,建議還是透過經專業設計的測評問卷,來分析自己的「能力優勢」、「渴望」、「價值觀」三個面向。

那麼我們來簡單說說8種職涯錨定角色

(複雜説説就變成研討會了~我們先冷靜!XD)

1. 專家達人:在意自己能夠充分發揮專長,並且在技術面精進。在意薪資的外部公平性。
2. 專業經理人:具有跨功能性的管理職能,期待自己能貼近核心掌握更多權利。較在意薪酬的內部公平性。
3. 自主工作者:需要完全的自主性,不喜歡管人也不喜被管,期待績效與薪酬成正比。
4. 安穩可靠者:期待自己從事固定穩定的工作,不喜歡變化,在意收入是否穩定可預期。
5. 創造者:享受0到1,甚至1到N的歷程,期待可以獲得組織所有權。
6. 俠客:期待從事符合公平正義的工作,然而這個公平正義不一定是社會制度框架,很可能是來訪者自身心中的一把尺,雖然薪酬不是核心優先,那把尺卻會使得其仍在意外部公平性。
7. 挑戰者:原文pure challenge,享受純粹的挑戰與冒險過程,得到更具挑戰性的任務有時候勝過薪酬。
8. 樂活族:重視個人方方面面的平衡,有自己的平衡比例標準,更精準地說在生活各個面向的整合性是否符合個人的期待。

職涯錨定角色的測評結果,除了可以看出我們心中對於職涯願景的認定與取捨,也有機會從中看出我們極力避免不想擔任的角色,進一步分辨出「什麼是我」、「什麼不是我」。

《反英雄》的故事中,我們看到哪些職涯錨定角色?

前面有提到職涯錨定的理論是透過演繹而非歸納得來,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從劇情的脈絡中,逐漸推敲出各個人物的價值觀與內在驅力。以下,是我個人對於劇中人物的角色推測。

排序角色原因描述
1專家達人具有非常深厚的法律專業知識背景,其辯護能夠讓當事人無罪釋放。
2自主工作者離開檢察官獨立設立自己的律師事務所,比起創造者的創業商業考量,其更像是因為渴望擁有自己對於法律工作的自主與控制。
3俠客在各個案件中為遭受冤罪的受刑人辯護,甚至一一糾正出司法體制之下不公平的人事物,對於社會正義有強烈使命感。
末位專業經理人其極力避免在一個受制於人的司法體制中工作,更重視個人的自由和獨立性,而非管理和組織他人。
明墨律師的職涯錨定角色分析

先來看看主角明墨律師的職涯歷程。原本,明墨律師在檢察官體系中擔任專家達人,也期待往專業經理人邁進,一日,同為檢察官的同事,發現了明墨律師曾經經手過的案件很可能是冤案,最終因為同事癌末過世,某些原因之下促使他開始重新調查整起案件的始末。這也就是職涯錨定中所說的來訪者眼中的「主觀認定的重大事件」,而此重大事件的催化產生,讓他產生了終極目標的角色認定:俠客。我們也可以看見,為了成為俠客,明墨律師在這之中也轉換過不同角色,例如創立事務所、將行動付諸實踐等。是的,職涯錨定的角色可能會因為最終的渴望而策略性地轉換。

排序角色原因描述
1俠客致力於改變冤案,表現出強烈的社會正義感和對服務他人的承諾。
2專家達人作為一名律師,赤峰擁有專業的法律知識和能力,期待在法律領域精進自己的技術。
3自主工作者他選擇加入明墨的律師事務所,表現出對自主工作環境的偏好,渴望在一個靈活且不受約束的環境中工作。
末位專業經理人赤峰更注重個人專業能力和自由,而不是權力地位的爬升。
赤峰律師的職涯錨定角色分析

接著我們來看看在明墨律師事務所中工作的赤峰律師。乍看之下赤峰律師也是努力為了冤案的當事人奔波,然而心思細膩的觀眾一定可以感覺得到赤峰律師與明墨律師有那麼些差異,我想,可能是因為赤峰律師的俠客分數又更高了吧?(笑)那些關於俠客分數差異所造就的細節,請大家自己去看日劇,實在是超級精彩的!

排序角色原因描述
1專業經理人典型的喜歡權力與管理,並且向核心靠攏的工作者
2專家達人以99.99%高定罪率聞名,對法律領域有深厚的知識基礎和專業能力。
3安穩可靠者追求高定罪率和職業成就,並且在公務體系內,顯示出對穩定和安全的需求。
末位俠客在意定罪率及個人成就,可能使用非常規手段來達成目標,彷彿少了心中那把尺。
伊達原泰輔檢察官的職涯錨定角色分析

伊達原檢察官是由日本演員野村萬齋飾演,看到野村萬齋登場,馬上就聯想到他在日劇《Dictor X》中飾演蜂須賀醫師,心中不免直覺會!有!大!事!發!生!XD 題外話,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查資料,才發現野村萬齋是主修「能樂」的狂言師呢!

講到伊達原檢察官這個人物,我們可以特別來看看末位對一個人的影響,為了達成專業經理人這樣朝著核心向上爬升的角色,伊達原檢察官不僅少了心中俠客的那把尺,讓自己極力避免成為俠客,甚至為此還以謬論合理化行為,例如他要追求99.99% 定罪率、社會愛與大同(?)我認為,末位特質所帶來的過與不及,端看每個人如何運用,比如說,如果一位來訪者的末位角色是挑戰者,不愛挑戰會是一種弱勢嗎?有沒有可能換個視角,表示他的優勢是對事情的風險控管很重視呢?

兩位關鍵人物彼此又造成了什麼樣的衝突?

我們再重新回憶一下兩人的職涯錨定角色。
明墨律師:專家達人、自主工作者、俠客,末位專業經理人。
伊達原檢察官:專業經理人、專家達人、安穩可靠者,末位俠客。

內在角色影響明墨律師的價值觀伊達原檢察官的價值觀衝突描述
前三順位都有「專家達人」,卻因為增加或減少俠客的內在動力而產生差異對法律專業有深厚知識和技術能力,期望協助冤案的受刑人翻案。具有99.99%高定罪率的能力。兩人一位是專家達人加上俠客,另一位是專家達人卻極力避免俠客,可以看出截然不同的工作態度。
自主工作者 vs 專業經理人 造成的工作風格差異渴望自主和獨立,不願受制於人,喜歡自由選擇案件和工作方式。喜歡控制和管理,對下屬有嚴格要求,希望所有人遵從指示和標準。明墨重視自主和獨立照著心中的正義工作,而伊達原則強調組織控制和管理,這在工作方式和管理風格上存在衝突。
俠客在前三順位或者末位造成的差異對社會正義有強烈的使命感,為了糾正司法不公而到處奔走。追求權力取得、重視職業成就,有時甚至不擇手段。可以看出「絕對不會放棄」vs「避免成為此角色」的差異。

你有因此從中看出什麼端倪嗎?明墨律師與伊達原檢察官的例子中,即便都是對於法律有高度專業性的工作者,卻會因為職涯錨定的不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職涯路徑。

總結:諮詢師眼中的職涯錨定

職涯錨定讓我更加思考以下3個議題:

1. 我們的價值觀怎麼形成?
我時常會很好奇他人的價值觀怎麼形成的呢?這也相當符合生涯建構論中所提及,我們在經驗中學習與認定。是的,再複習一次,請記得職涯錨定是於經驗中學習與認定而來,所以無論你是法律背景的工作者、建築設計背景的工作者等。我們可以看見同樣的領域中,每個人的選擇都有所不同,不能因為是同樣領域的工作者而概括一切。

2. 重大事件的產生的瞬間,機緣力
那麼,同樣領域的工作者何以有不同的學習與認定?其中,遇見那些偶發性事件,或許就是產生重大事件的開端。你會怎麼看待自己所遇到每個瞬間呢?有機會以更開放的心態接受自己也尊重他人的不同嗎?

3. 留意角色的衝突與任務
此刻的我遇到的困境有可能是因為哪些角色衝突所造成的嗎?我可以如何更有策略地規劃自己的職涯目標?末位真的代表盲點與劣勢嗎?還有哪些對我而言的可能性呢?

尾聲~是一些關於測評工具應用的小提示~

說個小插曲~成為一位能夠解測職涯錨定的諮詢師,除了需要本身經過CDA生涯諮詢的專業訓練,具足理論基礎外,上完職涯錨定培訓後,還有一連串筆試與口試需要完成,其實是相當有挑戰的!講到這裡並不是要說自己很厲害或者如何,而是要提醒耐心看到這裡的你,所有的測評工具在使用之前,一定要留意這份工具的背景。如果是一份正式測驗,請留意它的信效度如何?如果是非正式測驗,也需要留意其研究背景與理論基礎是什麼?是否有經過科學的驗證?


*關於職涯錨定,我可以提供哪些服務?*

適合的對象:

1.已經有職場工作經驗,感受到自己的生涯困境卻無法具體說出那是什麼,並且希望能找到解決方向。
2.已經擁有他人稱羨的工作,卻感到自我懷疑。
3.好奇自己的職涯錨定是什麼,想要有策略地規劃自己的職涯路徑。

方案說明:3200元 / 90分鐘

我的職涯錨定服務特點:了解明確生涯主題釐清生涯議題(生涯建構訪談)、測驗結果解析、以專案管理的角度看看你的生涯策略(是否符合SMART原則、風險管理評估)

CCAP測評報告可以怎麼應用?協助你找自己心中渴望不願放棄的職涯目標,我們一起擬訂合理的計畫!
點此預約認識自己的職涯錨定吧!
還有其他問題也歡迎寫信給我 lin@archipelago1993.com



後記:寫這篇真的很燒腦,草稿大綱寫完卡關了兩週,等CCAP口試完才動筆,實際動筆後又是慢慢寫了一週才完成。可能是我的挑戰者真的太低分,樂活族又太高分了 XDDD



給小島一些魔法🪄:把生活中的事情解構,保留那些你喜愛的閃閃發光,再替心煩焦躁的片段施點小魔法,一切突然輕鬆不少!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