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的第一個行程,去吃了午餐牛肉乾拌麵。吃飽之後,就出發前往漁光島。這大概是第三次去漁光島吧?想著不就是海邊,會有什麼新鮮事嗎?

前置準備

樹拿出野餐墊,鋪在離海不遠的沙灘上。接著拿出粉彩、蠟筆、色鉛筆。於此同時,第一個任務,我被指派去撿貝殼,並且裝一些海水回來。

起初撿到的貝殼有一個洞,怎麼樣都無法裝滿水,於是我捨棄了這個貝殼。換了另一個貝殼,等待海浪打上來的時候,可以裝到足夠多的水。可是每當海浪打上岸邊,裝到的水裡滿是沙子。來來回回了幾次,我突然在想,我在堅持什麼呢?

最終,我帶著還是有一些沙子的貝殼,坐在野餐墊上。

打開感知

我們閉上眼睛,感受這個環境,左邊的臉頰與手臂被太陽曬得很燙,可以感受到一陣風吹來從左而右,柔軟地包裹著我的身體。海浪一陣一陣的拍打著,聲音由遠而近,由大到小,從左到右。仔細一看,大浪結束之後,就會有一陣小小的水波逆向,從右而左的經過。

我們睜開眼睛,拿起畫紙,背對著畫具,我用左手伸到左後方,拿到什麼就畫什麼。第一支筆,我拿到了紅色的蠟筆,就像是我左邊的感受一樣吧!刺刺熱熱的,我將紅色放在畫紙的左上角。接著,我拿到了黃色的色鉛筆,黃色沿著紅色蠟筆的軌跡,逐漸向右延伸。就這樣,我連續拿到了一些暖色調。

畫了一段時間

我拿到了綠色,綠色就像是漁光島要進入沙灘之前的樹林吧,我很直覺地畫在畫紙的右下角。像是一些新芽,慢慢地長出來。接著出現了一些冷色調,藍色呀、灰色呀,就這樣我將畫紙從左而右逐漸填滿,從紅色的酷辣,逐漸延伸至綠色的新芽。

是呀,這就是過程吧?身體掉了一顆螺絲,一切都變了樣,有一點刺痛。刺痛、溫暖、柔軟、刺痛、溫暖、淚水、刺痛……,最終,終究走到遇見新芽的那一刻。那一刻沒有很容易,但是卻是可以預見的。

隱喻式地,是我從2009年起開始,對於生活中隱喻的個人觀察筆記。隱喻如此讓人著迷,值得細細碎碎收集起來。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