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加經驗、興趣與專業訓練背景,形成一種有光譜的獨特觀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先前被推薦了一部動畫《強風吹拂》,以跑步為故事背景,看完後友人問道:你覺得主角灰二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是能力強大的專案經理!」我不假思索地說。

在諮詢現場,我常常與來訪者聊到「如果你是專案經理…」的話題,別誤會,不是因為恰好我的每位來訪者都適合當PM,而是我本身就很習慣在決策時,代入某些專案管理的觀點,這也許跟我的個人職涯經驗有關。而且這麼做,來訪者們時常發現他們的生涯困境與策略,能夠有一些出乎意料的排列組合!

回到劇中,主角灰二有明確的目標,想要參加一場別具挑戰的團體賽事,一直在等待湊齊十人門檻,於是另外九人都在不知情、勉強或者反抗的狀態下「被加入」了團隊。在第二集中,灰二一一去找了不同成員溝通,很快地,第二集結尾就有其中4人倒向了「參加」的一方。動畫中沒有特別交代,試想:能如此短暫的時間讓「同意」與「反對」的人數來到1:1的局面,是什麼原因呢?

我想特別說說利害關係人的部分,主角想必事前調查過每個利害關係人的背景,有經驗的PM很清楚要在適當的時機用適當的方式溝通。
劇中最有趣的溝通橋段之一,莫過於雙胞胎被反對者質問怎麼倒戈了,雙胞胎回答:「灰二說參加這場大賽可以交到女朋友XD」是的,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到了下一集,登登!可愛的女孩登場!!厲害的PM不僅是打打嘴炮,還要讓這一切的可行性提升,這根本是奧義吧!

事前功課、理解人性、懂得溝通、運用資源、明確目標願景、隨進程迭代的計劃、風險控管計畫、競爭對手的調查、適當介入成員、強大的內心,還時不時遇到出乎意料的阻礙,這不就是PM們的日常嗎?如果你仔細回看每個人被說服的轉折,把每個角色分類到「影響力高低-關注度高低」的象限,分析每個成員的能力、阻抗與對策,就能理解我說,整個故事就是精彩的專案管理案例。

回到生涯議題中,人們似乎很容易在遇到阻礙時,直觀地選擇放棄重來,我自己的腦袋迴路也常常在挫折或適應不良時,不小心落入留下來或者離開的命題中。

然而重新開始必然比較輕鬆嗎?
還是這只是一種信念偏誤?
離開能確保下次不會遭遇同樣問題嗎?
留下來就意味著我只能維持現狀嗎?
我真的沒辦法在這個狀態下多做點什麼嗎?
我緊抓不放的是什麼?

有些時候,生命故事是一場長達數年的大型專案,這個案子的利害關係人有哪些人?我們最終要去到哪裡?如何做好風險控管?如果此時此刻你/我是這個議題中的專案經理,會如何推進?資源在哪?有誰可以協助你/我嗎?可以更輕鬆享受與喜歡上這個專案嗎?無論做了什麼決定,背後的策略是什麼?

你會知道答案的:)

(ps.我的底片資料夾中竟然能找到跑步的素材,意外到讓我想寫出來。)



隱喻式地,是我從2009年起開始,對於生活隱喻的個人觀察筆記。隱喻如此讓人著迷,值得細細碎碎收集起來。

Leave a Reply